2008-10-11

為甚麼56K數據機是 56K?

念資訊領域或是對資訊領域有些概念的人都瞭解,有許多資訊系統的比表示法(方式)大都為 2 的次方數,所以不外乎都 2、4、8、16、32、64、128、256、512、1024…,例如512MB記憶體、128位元顯卡、32位元處理器等等。

在5、6年前網路正要開始爆炸流行時,多數的人依然使用電話線接數據機,邊聽著撥號聲邊上網。那個時候用的就是56K數據機,這個 56 真的是一個詭異的數字~

而這個56的由來,我今天才知道~(別罵我這個念資訊的明明知道個問題,還不google一下= =")
數據機在傳送訊號時是利用類比(聲音?!)的方式傳輸,而電信公司在做聲音取樣時,取樣頻率是 8,000次/s,每次取樣 8 bits。在這 8 bits中有 1 bit是拿來做控制的,所以實際取樣只有 7 bits,如此一來 8,000 x 7 就是 56,000 bps 也就是 56Kbps 囉!所以說,就是那個控制bit在搞鬼XD

--
參考來源:
 TCP/IP 通訊協定, 3e,
 作者\Behrouz A. Forouzan等, 譯\陳中和等, 出版社\McGrawHill

2 comments:

Mind_steam on 2008年10月13日 凌晨1:50 提到...

這讓我想起個有趣的例子,雖然不是很有關連。就是為什麼CD-Audio的取樣頻率會是44100Hz,而不是40000Hz(剛好容納20000Hz以下的音訊取樣)或是48000Hz(剛好讓資料流量成為1536Kbps)。因為他們當年用一種錄影帶儲存數位音訊,實際可用掃描線數量為490條,每條掃描線承載3組取樣的資訊,又在NTSC視訊標準下,每秒畫面以交錯掃描的形式掃描60次。故得3*60*(490/2)=44100Hz。然後CD的紅皮書規格制定時,沿襲了這個標準,於是CD-Audio的取樣頻率就是44100Hz了。還有一個題外話是,「40000Hz的取樣足以容納人耳可聽到的音訊」其實是有問題的說法。因為實際上在20000Hz的時候會只剩下最多兩個取樣去重建波形,實際上可能與原來的音訊相去甚遠,這也就是為何專業錄音室要用到192KHz的高取樣率,不是為了錄下超過那些人耳根本聽不見的20Khz以上的音訊,而是為了讓人耳可聽見的聲音高頻能夠忠於原音,避免失真過大。

StrongFu on 2008年10月14日 晚上11:08 提到...

我記得「40000Hz的取樣足以容納人耳可聽到的音訊」以前阿貴在多媒體的課也有提到耶~XD

 

My Favorite Stuff

Akon - We Don't Care
(Official Music Video)

Official AKON Website
About AKON(from Wiki)

My Links

Blogger
Others

Blog Statistics